全国律协副会长杨伟程:面对金融危机律师应为政府分忧
日期:2009-03-12
作者:余东明
阅读:2,005次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这个话题已经成为这次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今日,全国律协副会长、山东省律协会长杨伟程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危机,律师应积极介入未知法律领域,危中破机,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企业保驾护航。
从已知到未知
"金融危机,对法律服务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据我们分析,首先冲击的是金融证券法律业务相继萧条;其次是涉外非诉法律业务大量缩减;其三是房地产、汽车业等传统法律业务受到冲击。"杨伟程分析说。然而,他相信危机和机遇是相对等的。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已逐步显现。据统计,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大幅度上升,从去年2月到今年2月一年里上升了20%,增长的案件类型主要集中在借款合同、买卖合同、房地产和劳动争议等方面。
"的确,这种影响和冲击,相当一部分被转化为法律争议。同时,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必将带动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这期间将会产生大量的法律业务。这些都是法律工作者的巨大机遇。"杨伟程说。
据悉,金融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一些项目遇到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等一系列风险,一些公司为了渡过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
"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还有,此次金融危机也导致了企业并购成本的大幅降低,为企业间并购带来良机。"杨伟程说,"因此,在危机中,法律服务应该从传统领域向全新领域挺进,我们完全可以在海外投资业务,重整、破产清算等非诉法律业务上有所作为。"
从救火到防火
"以前,我们给企业充当法律顾问,往往是出了问题才上门;企业也是这样,没有问题,不找律师。从现在的形势看,律师发挥'防火'的作用比'救火'更为重要。"杨伟程说。
资料显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些地方的外资非正常撤离已不是个别现象。据统计,仅山东青岛,近一年来非正常撤离的韩国企业就多达上百家;去年前十个月,广东省因欠薪逃匿引发3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251宗,同比增加92%。
"这些'洋跑跑'们的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其实,在政府招商引资、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和企业管理中,有很多风险是可以防范的。只要提前介入调研,做一些预见性的论证,帮助政府、企业建立风险防御机制,就可以把一些隐患解决在投资决策之前。在这个过程中,律师就是很好的'防火'队。"杨伟程说。
从待机到破机
"从等案子上门,到随叫随到,律师的服务观念一直在进步。面对危机,我认为,这种观念和手段还要进一步的更新,我们不但要随叫随到,还要主动靠前,驻进政府、蹲进企业,做老百姓的贴心人。"杨伟程说。
的确,面对越来越多、更为复杂的法律事务,律师是推动政府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不可替代的一支力量。
杨伟程代表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参事。他对此深有感触:"在一定程度上,律师就是政府的'外脑',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在政府引资、重大投资等方面,提前介入,通过充分调研,为政府提供依据和建议。"
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国外订单违约率大大提高,一些外向型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紧接着,企业间的合同违约、债务清偿以及职工欠薪等一系列法律问题接踵而来。
"律师不是办案机器,必须有全局观念。既然是企业的法律顾问,我们就应该提供全程而贴身的法律服务,既要为他们预见风险,又要为他们解决问题。"杨伟程说。
他还认为,"企业遇到危机,受害的一定是职工,职工的权益难以保证,势必就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这个时候,律师要凸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主动挑起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企业保驾护航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