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母亲病情感觉天塌了
2005年2月18日,记者驱车来到田世国在广州的家,在广州工作了7年的田世国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面积不大的房间里摆满了儿女们的玩具,客厅里挂着一幅笑呵呵的“全家福”。田妻刘华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是:“别写我,我们都没做什么,”“在我们老家,不孝敬父母的人都没人理、交不到朋友的。”
田世国匆匆赶回山东老家,进门的一瞬间他已心如刀绞:母亲皮肤乌黑、嘴唇发紫、指甲发白,但她看见儿子回家就乐呵呵的,拿着个烧饼笑眯眯的。
由于这个病症引发了一系列并发症,老太太时常要忍受一根一尺长的针从背后插进去抽积水,这个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受这份罪简直是人间地狱,”田世国说,“我妈操劳一生,没享过什么福,身体一直不好,医生跟我们讲如果熬不过3个月就不行了。”
看着母亲受罪,田世国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给母亲换肾,“哪怕她只能再多活一年,多活几个月,我都要给她换,咱不受这份罪。”
兄妹3人争着捐肾
由于母亲刘玉环是O型血,肾源极其难找,几乎是不可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田世国一家也越来越焦急,两个多月过去,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肾,思前想后惟一的办法就是“割自己的”。
争来争去争不出结果,田世国拿出长子的“威严”:“行了行了,都别争了。”排了个顺序:田世国、妹妹、弟弟。“大家按顺序去配型,配上了就用,不行再换下一个。”
然而,母亲是个个性很强的人,生病的时候就“想了断,别给孩子造成麻烦”。田世国深知,如果母亲知道儿子要换肾给自己,搞不好会走极端,跳楼自杀,惟一的方法就是“欺骗”母亲。于是,田世国兄妹为母亲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有个死刑犯愿意捐献肾脏。
但是当田世国向妻子提出捐肾的想法后,她善良的妻子提出了惟一的“反对意见”:“咱不换你的,换我的。”田世国不禁喉咙哽塞,说不出话来。
2004年9月22日,田世国来到上海中山医院为肾脏移植手术做血型配型测验,没想到刚刚生完孩子的妹妹竟然也同时送来自己的血样,田世国看见妹妹的血样,再也忍不住,38岁的铁汉子眼泪哗啦啦流下来了。
想尽办法瞒住爹妈
上海中山医院的朱同玉教授被田氏兄妹深深打动,为田世国及其妹妹都做了配型测验。结果是兄妹俩都配上了。
“我妈很聪明,看见我妹妹的血样时就追问了好多次。我怕瞒不住她,她万一知道了却装不知道,反倒弄出什么‘意外’来。”为了不让老太太起疑,田世国决定回山东老家“放烟幕弹”,他买好了2004年9月26日前往上海的票,到了家却不敢把买好票的事儿告诉妈,心想“爸心里藏不住事儿”,干脆连老爸也一起瞒了。
然而,怎样把老妈骗去上海,她又不会怀疑呢?田世国开始“铺垫”了:9月25日,田世国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说:“妈,我想吃个烧饼,你去给我买个烧饼回来好不好?”老爷子一听这话,可来气儿了:“你这么大个人了,还支使你妈,不知道自己去买啊?”老太太一听儿子想吃烧饼,跑都跑不及,拽着老爷子就出了门儿。
等老太太一回来,田世国就笑嘻嘻地说:“妈,妈,你不知道,你刚走朱教授就打电话来了,说可能有合适的肾源……”老太太拿着烧饼都愣了,眼睛一下子亮起来,田世国心里酸酸的:“她那个眼神,一抬头看着你,那种对生命渴望的眼神,真的,谁都想不到。我当时看到我妈的眼神,我在心里想,妈,我一定要救你,一定要坚持住,就这几天了。”
田世国佯装出门买票,走在大街上想起母亲的种种经历,想起家里没什么轰轰烈烈的,普普通通的母爱、普普通通的家庭。
谎言天下皆知而母亲蒙在鼓里
手术安排在2004年9月30日进行,对这个特殊的病例,上海中山医院全院医务人员都在帮田世国维护这个“美丽的谎言”。上海媒体从医院知道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前往医院采访,大家合伙“蒙”老太太:“人家朱教授技术好,让你帮忙宣传宣传。”
29日晚7时左右,护士把手术单交到田世国手里。看着手术单,田世国没想到害怕,但却有另一种心情,“我对自己的手术放心,可对我妈的手术却更担心了。当时我跟我弟弟讲,我说12小时,千千万万不能离开妈一刻,千千万万盯死了,千万别让妈发现什么。”
与此同时,田世国继续欺骗母亲:“‘十·一’有个案子,要回广州办,我办完了再过来看您,行不?”一听这话,老太太急急忙忙催儿子:“你回去啊,你快回去啊,这里有你弟弟在,不要你在这里瞎掺和。”就这样,“回广州办案”的田世国,于30日晚被推进了上海中山医院的肾脏移植手术室。
“田世国,田世国……”2004年10月1日凌晨1时,田世国在一群“慕名而来”的医生的呼唤下睁开眼睛:“你妈那边的手术特别好”,“你的一个肾比你妈的两个都大,这回她肯定够用了”,“从你身上到你妈身上,不到一分钟,肾就变成粉红色,就开始排尿了”,“我们还没遇到过这么成功的病例,以前换肾的要两三天、有的甚至要一两个月,肾才能开始工作”……
听到这些,悬心近半年之久的田世国一下子开朗起来:“很快,很开心,很开心”,“我觉得阳光都格外好起来,我已经活过来了,有盼头了,有奔头了”,“我知道电视台采访我老想引诱我哭,以前我是不能提,一提起我妈,我就受不了。现在任他们怎么说,我都哭不出来,真的哭不出来,你不知道我心里那个高兴啊,怎么都哭不出来”……
几天后,刚刚拆线的田世国给妈打电话:“我的事儿办完了,我来上海看你吧。”刚拔掉各种医疗管子的老太太一下子解放出来,急切地想找人说说话儿,高兴得不得了。
10月7日,“顺便来上海”的田世国走不动、勉强撑着身体,从上海中山医院6楼的病房走出来,走到7楼老太太的病房。知道内情的亲属给田世国搬来椅子,田世国刚想坐下,又一迟疑, “坐了待会儿站不起来怎么办?”田世国一手扶着床,一手抓住椅子,踮着脚、用背部靠着椅子,大大咧咧地跟老太太聊天,刚刚“解放”的老太太一下子话特别多。不到两三分钟,田世国站不住了,赶忙“满不在乎”地说:“我还有点事,我先走了。”赶紧“溜之大吉”。
老太太依依不舍,儿子刚出门儿,就嘟嘟囔囔向小儿子抱怨:“你看,你看,你看你哥哥,还说来看我呢,猴屁股跟火烧似的,没坐热就跑了……”
医生感慨“15年首例”
“我从医15年来从没见过,真是太了不起了,如果能有更多子女这样做,很多父母的生命就能延续。”
为田世国实施手术的朱同玉教授深受感动。朱教授告诉记者,亲属间的活体移植是国家所鼓励的,卫生部对每例亲属间移植还有5000元奖励。常见的移植主要是长辈捐献给孩子,像田世国这样小辈捐肾给长辈,从没见过。
继续以谎言延续幸福
手术后,母亲恢复得很好,田世国一家决定“别让老太太心里有个疙瘩,就让她永远生活在幸福的谎言里。”时至今日,老太太仍然不知道在自己身体里畅快工作着的肾是从儿子身上摘下来的。
尽管此事经上海媒体报道之后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关注,每次记者来采访时,田世国一家总能编出各种谎言:“朱教授技术好,你的手术这么成功,他们来问问,你多说说朱教授的好”,“你老人家这么大年纪战胜了病魔,‘夕阳红’要采访你,教老人珍惜自己的生命”,“过年了,电视台要拍拍和睦家庭”……在一个个“美丽的谎言”中,老太太快乐地相信着朱教授的技术好、自己的手术成功,逢人常说:“你不知道吧,我换了肾的,现在身体多好啊。”
不过,老太太也纳闷,“怎么这么多采访的,我一次都没在电视上看到?”每逢此时,田世国都“不屑一顾”地诈唬:“您以为啊?哪个电视不是晃晃就没了的,人家中央领导人出来都只有几秒钟镜头。”
然而,随着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田世国的故事开始在央视频道里铺天盖地般播出,为此,他们家特地把中央台全给“人间蒸发”了,老太太不会调电视,到了春节,嘟囔着要看中央台,田家人说:“被小孩子调没了,弄不出来,看别的吧”。老太太不想麻烦人,只好乖乖“看别的”。
2005年初,田世国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央视的剪辑短片眼看瞒不住了,眼尖的老太太在电视上看见儿子晃了一下,马上嚷嚷:“我在电视上看见世国了。”此时,已知内情的老爷子嘻嘻一笑:“哪里是世国,你眼睛花了吧,那是朱时茂。”为了不让老太太怀疑,田世国回家后也跟着帮腔,故意逗老妈说:“呵呵,老妈你厉害啊,听说你在电视上都看到我了?”老太太不好意思一眯眼:“嗯,哪呀,那是朱时茂!”
截止记者发稿,这个“美丽的谎言”还在继续。
田世国说:“如果我妈恢复得比较正常,排斥比较小,我想那将永远是个秘密吧,我不想她心疼。如果确实排斥得厉害(排斥得越厉害,就需要越多的钱支撑这个排斥药物),那我就要跟我妈讲,这个肾是我的。为什么呢?让她珍惜这个肾,再大的花销也要活下去。”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评语:田世国———捐肾救母谱佳话
田世国是山东枣庄薛城区人,他不仅是一名好父亲,更是一名好儿子。38岁的他毅然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母亲的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
“推委会”委员评价说:孝顺、孝心、孝道是对今天社会转型期人际间情感疏离的感召,小羊有跪母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思。捐肾救母,大亲、大情、大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国政律师事务所主任:“当时我还劝他要慎重”
“当然,他更是个孝子。”邵律师说:“我们家与他们家人都很熟,2003年的春节,我们全家人到田世国家做客,还见过田世国的母亲。当田世国刚有为母换肾的念头时,我作为他的朋友,还劝过他,在这件事情的决定上,一定要慎重。毕竟,他还年轻,还有老婆孩子,而他母亲年事已高,换肾手术是有风险的,万一手术失败,母亲救不活,自己的身体也搞垮了,老婆孩子怎么办?我还让我的太太打电话给他太太,让她也劝劝田世国慎重考虑此事,可她太太说田世国的脾气很犟,每件事都有自己的主张。”
“不过,我仍为他最后的决定叫好,对于他来说,没有什么比看到母亲健康地活着更重要的了。他的这种孝心值得我们这个社会大力弘扬。”
感人心声
田世国:(刚刚知道母亲得了尿毒症晚期)那一天对我和我们全家来讲,是黑色的,当时听完以后,真的有天塌下来的感觉,无法想象,我妈会得这个病。
田世国:我妈是0型血,0型血在我们国家是非常难配,几乎不可能的,几乎是不可能了,我妈等不起,透析一天受一天罪,太受罪了,透析,如果她等个半年一年,连医生都没有把握,我妈能不能活到那一天。
田世国:换肾是惟一的出路,那在肾源上来讲呢,我说要等是很麻烦的,我想不如我把我的肾给妈。
上海中山医院教授朱中玉(换肾主刀医生):(子女给父母捐肾的)确确实实遇到的很少,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都是父母给子女,我们做了不少,90%以上都是父母给子女。
朱中玉:当时我还要问他,我说到底是你妹妹还是你,因为你现在是事业的顶峰的时期,是不是你妹妹,他说,不,是我。
田世国:我跟我妈讲,我说妈,你刚走,上海的医院来电话了,说有三个肾源适合你,想给你选个最好的。啊呀,我妈妈当时她坐在沙发上,我站着,故意很轻松地跟她说,漫不经心跟她讲,她在看我那一瞬间,那个眼光,对生命的那种渴望渴求,就跟重获新生的那种感觉,那种眼神非常有光泽,我永远忘不了,她说那好,那我们就去。
田世国的父亲田家平:我的二儿子来电话,“爸,别瞒你了,我跟你说实话吧,换我哥的肾”,我当时就落泪了。
记者手记:有一种感动叫孝道
认识田世国已有六七个年头了,这次却好像第一次认识他。
6年前,因为采访一个粤北的山林纠纷,与一名广州律师去取证,坐摩托车走在只有一尺多宽的山间小道上,几次差点掉下山崖,然后又在没有路的深山老林步行了十多里,因为天气热,都光着膀子,像几个野人一样。艰辛的旅程让我认识了这个不怕苦的律师,他就是田世国。
此次的“捐肾救母”事件,田世国再次成为“名人”。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如此“猛料”,新闻嗅觉最厉害的广东媒体却没有一家有“动静”。究其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很多人眼中“好炒作”的田并未就此向广东媒体第一时间“报料”。在田看来,“捐肾救母”纯属私事,也是一件平常事。但“低调”的结果却是使他成了“感动中国2004十大年度人物”,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孝子”。
无数人感动:在人们的印象中,父母为子女无私奉献甚至不惜捐献器官、牺牲生命的事情有很多,而子女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报父母的情况却是少之又少,“感受到人性中最温暖、最善良的一面”。
其实,细想起来,田世国的“孝”,早就有迹可寻。每年冬天,田世国都要把父母接来广州,原因是这里暖和;每次见其与父母说话,极尽温婉;朋友的父母来了,他一定要请吃饭;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对父母不孝的人,对朋友也不会好……这些点点滴滴,连接起来,也许就是一种叫“孝道”的东西,聚起来,有一天,它就成了感动。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