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文化 >> 人文荟萃

文娱动态

(刘小禾)良师益友

日期:2009-05-18     作者:刘小禾

      今年是律师制度恢复30周年。这30年间,上海律师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创时的律师只有 100 多名,律师事务所只有 10 多家,现如今,上海律师人数已达 10000 名,律师事务所已有 900 多家。
      我是从 1981 年起进入上海市律师协会工作的,至今己有 28 年了,回顾这28年的历程,我有幸成为上海律师业发展、兴旺的见证者,亲历者,也随着律师的发展而发展,成长而成长。我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律师行业艰苦创业的历程,前辈们筚路蓝缕,却依然乐观执着,带给我的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而那些曾与我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们,总能在工作中与我相互勉励,让我有不断要求进步的动力。尽管办公的地方已几经变迁,每每想起那些熟悉的面孔和亲切的话语,总能勾起我心底最美好的回忆,我非常自豪能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在律协这一方小小的办公桌上。
      刚到律师协会时我是一名打字员,那时律师协会和涉外组(三所的前身)从四川南路搬到四川北路和第二法律顾问处在一起办公,当时的打字室只有两三个平方,李苏明、沈琳珍和我三人挤在一起,打字室三台手动打字机同时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当时由于第一法律顾问处没有更多的地方安置打字室,所以,一处的律师如需打字还要到二处来打。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叠叠厚厚的法律文件从这里成稿。如果说现在协会的办公方式是流水线作业,那么当时的办公条件可真称的上是手工作坊了。不过,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体会到了创业的不易,激发我从一字一字间蹦跃出更大的工作热情。当然,那些老旧的办公方式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接龙粘信封法”就“代代相传”,直到现在依然是大家使用的好方法。
      当时叶传岵老师是二处的副主任,对法律文书的要求很高,每次我们在打他修改的稿子时,都能学到许多法律知识。另外,他对我们打字的要求也很高,有一次,我一字未错,他在蜡纸后面专门写上肯定的语句,以示鼓励,提高了我的工作积极性。他认真细致的工作方式让我获益匪浅,如今我在看文件时,也总会一字一句地仔细斟酌。
      还记得在四川北路办公时,和李国机、郑传本、陈瑞谟、石钟祥、沈宝麟、居同匮等律师和睦相处。这些大律师们讨论案件时争论得面红耳赤,闲暇之余,中午休息时,他们围在一起打“四十分”,毕道德律师高声叫着“一五抵三五啊,三五一十五”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虽然他们中有部分人已故去,但他们的敬业精神以及对事业的热爱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这些大律师的近距离接触,让我看到了不同性格的律师和律师的不同方面,虽然他们的形象、脾气、爱好等各不相同,但对于律师行业深深的感情却是相同的,这点让我很感动,使我觉得上海律师业能有今天,这些大律师实在功不可没。
      律师协会抓重建、抓党建,我曾参加过李树棠、丁荣藩等人的入党仪式。他们中有人虽被错划右派,有的深陷囹圄二十年,但历经苦难却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始终不变,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
      除了工作中能从这些老前辈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在增长自己的才干方面,老前辈们也给了我悉心的指导。
      当时一处副主任张中老师非常关心我们,恳切地告诫:知识改变命运,你们不能满足现状,必须要读书。在他的启发下,我参加了复旦分校夜大学招考并如愿成为其第一届毕业生。1986年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律师资格统考,当时我还在哺乳期间,考试间隙我冲到卫生间挤奶,律师资格的取得真是不易啊。现如今想起来,那段刻苦学习的日子是很值得的,不仅仅是因为对法律知识有了很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我体会到了奋斗后收获果实的愉悦,使我相信没有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增强了我在工作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取得律师资格后,我和卓启民、庄广泽律师一起担任上海新华书店(总店)的常年法律顾问。他们二位堪称老法师了,可是他们学无止境,一周一次的到点服务总是事先认真准备,真正做到有备而来,百问不倒。与他们一起工作、一起探讨案件,对我都是极大的锻炼,他们教我如何把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了现实中,还让我懂得了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的重要性。
熊耀武老师在带教我参与编辑《刑事诉讼辩护案例汇编》时,对我写的案例字斟句酌地修改,毫无保留的指导,然后写上我的名字,无私地提携后辈。对比时下一些研究生为导师“打工”的现象,我觉得我能遇到这样品格高尚的老师,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对我的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这些律师前辈们,协会的历任领导对我的教诲也让我终身受益。
      令人难忘的何后副会长,他的政策水平、文字水平相当高。1985年他在我写的第一篇稿件(反映上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工作的)上批示:后生可畏。这给我很大的鼓励,使我对于写作增添了信心。现在想起,这些年间能够坚持努力工作,与何副会长当时的一句鼓励有很大关系,因为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一个好的开端是很重要的,而这个好的开端往往就来自别人的第一次肯定。
      王文正会长一直给我们灌输“管理也是服务”的理念,增强我们协会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所以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始终放下身段、摆正位置,寓管理于服务中。如今律协的职能更丰富了,为律师的服务也更加多样了,随着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律师的需求也必然会不断增长,王会长的话对于我们现在的工作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张凌会长的上任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意识新的理念,学电脑、学开车,增强现代化的服务技能,更多的走访、服务律师事务所。现代化的意识是需要培育和灌输的,张会长布置协会对律师事务所进行计算机培训。现在上海律师事务所计算机的普及,和张会长的超前意识有着直接关系,张会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协会现在开通了网上培训、网上报名等,还给各事务所发放了办公软件,一切都是朝电子化的方向发展,非常准确地印证了张会长的现代化的办公理念。
      上面这些老前辈们都堪称我的良师,在我的人生轨迹上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除了他们,还有在工作中与我一起进步的同事、朋友们,他们是影响我人生轨迹的一群益友。
      在律师协会工作多年,我亲眼看到年轻律师从风华正茂、青春飞扬到成熟稳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洪超、吕红兵先后担任上海律协会长、全国律协副会长。他们的成功对于后辈律师都是很好的榜样,不仅如此,他们在工作中体现出的专业素质和风范,也能促使我不断地在工作中鼓足干劲,与他们共同为上海律师业的发展而努力。
      李海歌是我的好朋友,她身上的优点对我有着很关键的影响。正直、正派、聪明、好学、能干、得体。严于律已,诚恳待人。她拉着我一起去报考华政,在她的坚持下,我克服了惰性,用三年时间,我们一起取得了本科文凭。
      我们律师协会工作人员是同事也是朋友。鲍荣妹、李苏明、姚立强、江海、李薇、李海歌、王旭峰、姚慧明、陈东(按进入协会的时间先后排列),我们先后进入协会的时间已有20-30年了。这么多年来,我们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工作之余,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连我们的孩子都成为了好朋友。万恩标秘书长平时放手让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旦有了问题,他总是首先承担责任。经常听到社会上有办公室政治等说法,我暗自庆幸没有遇到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保持着一个年轻、健康的心态。
      我在律师协会老同志们的悉心指教下,在律师协会严谨认真的工作氛围熏陶下,在律协大家庭里幸福地成长,我现在担任了上海市律师协会副秘书长。我曾经担任了四至七届律师协会的理事,并连续三次高票当选,其中第五、第六届是第二名(第一名均是李海歌),第七届是名列第一当选。我觉得我之所以能高票当选,并非我个人工作能力如何如何,我只是作为律师协会的代表,律师协会的工作得到了广大律师的肯定。律师协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受到了上级领导与广大律师的好评和认可,我深感欣慰。
      回顾28年的经历,我想说,我真的很幸运,我来到一个很好的集体中,在这个集体中有了好的开端,在这个集体成员的提携下有了较好的发展。我常想,一个人一辈子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而我就拥有了这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我会继续努力,在这个集体中贡献我的智慧和热情。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