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记者见到温江鸿时,她正在关注媒体披露的省高院关于“水浒游地名案”的裁定结果。她感叹:“这个案件的案由虽是不正当竞争,却也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现在知识产权案件呈上升趋势,我前不久接手的一起涉外专有技术侵权案,标的额达上千万元。”
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人才奇缺
温江鸿1992年曾因成功代理仇志海诉济南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黑陶艺术品著作权侵权案而在业界声名鹊起。她透露,近5年来,山东全省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逐年上升,非诉讼业务领域更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山东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人才奇缺,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据了解,2001年山东省法院一审知识产权案收案数量为183件,2005年上升到1081件,增长了5倍多,年平均增长率达118%。根据2006年最高法院的统计,山东省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已达到全国法院受理总量的10%。山东以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为主的律师事务所仅有16家,占全省律师事务所的2.3%,设有知识产权部的律师事务所37家,占全省的5%;以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为主的律师近200名,约占全省律师总数的2.5%。全省8000多名律师中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不足200名,其中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只有21名。
人才培养和收费机制滞后
温江鸿分析,知识产权法律人才供需矛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才的培养机制跟不上,二是律师收费制度滞后。
温解释,许多律师不具备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能力,特别是在高端的非诉讼业务领域,复合型人才稀缺,如企业无形资产的保护等。“我手头的这件专有技术侵权案,专业知识跨度就很大。技术侵权案涉及的技术知识非常专业,对律师的要求很高,必要时还要请专家鉴定。即使是法院,在确定是否构成侵权等关键性问题上,也常常要委托技术专家进行鉴定。”
据温江鸿介绍,我国每65万人中大约只有1名从事知识产权的律师,而美国则每370个人中就有1名。“在美国,一名代理医疗事故案件的专业律师首先是医学院校毕业的,然后要攻读法学专业,最后还要取得所在州的律师从业资格。”她认为,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应该多学习国外的一些做法,在部分有条件的法学综合性院校中设立知识产权学院,培养既懂科学技术、又懂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法学院校中增加双学士、法律硕士的招生比例。
根据我国2006年12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服务收费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采取计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和计时收费等方式。“省内目前仍然按照标的额确定收费比例,与《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相对应的实施办法还没出台。”
温江鸿分析,处理知识产权案件付出的代价要比其他案件大,周期又长,所获收益却低于其他经济类案件,因此许多优秀律师不愿意代理。“我打一个著作权侵权官司就耗时四年半,当时收费只有几千元。济南知识产权业务做得较好的事务所,知识产权案收费仅占其业务收费的10%—20%。而在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已成为律师的主要业务之一。”温江鸿说,西方国家的律师大都采取计时收费的办法,“只要你跟律师谈官司,律师就会跟你计时,即使是请他吃饭,吃饭过程中涉及法律咨询,他也会向你收费。美国律师计时收费一般按每小时100美元到200美元收取。”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