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律所动态

律所动态

芦荡火种,红色精魂—记京大党支部沙家浜红色之旅

    日期:2011-12-15     作者: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张玲主任律师    阅读:6,620次

芦荡火种,红色精魂

               ——记京大党支部沙家浜红色之旅

 

恰逢建党90周年之际,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党支部为纪念建党90周年、让党员们重温党史、学习革命精神,积极响应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的号召,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沙家浜“红色之旅”活动。

2011 1209 ,京大党支部一行人驱车来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沙家浜景区。此时已是初冬天气,寒意凛然,但京大人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刚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遒劲有力的“沙家浜”三个大字。进入园区,照壁迎面而来,这是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的题词,叶飞同志是“新四军”第六团的团长,陈毅手下的一员虎将,也是沙家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人。1939年,叶飞率领的以新四军第六团为主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了36位伤病员。这些伤病员每到一个村庄,就被分散安排在群众家中。碰上敌人扫荡,大家就把伤病员抬上船,转移到芦苇荡中。敌人走了,再接回村子。伤病员们陆续恢复了健康,重新建立起了武装队伍。这段历史随后被编成歌曲《你是游击兵团》,后来又被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创作成一出现代沪剧《芦荡火种》。1963年,《芦荡火种》赴京公演,由北京京剧团改编为京剧,最终由毛主席拍板定名《沙家浜》。沙家浜因为这出戏而蒙上了传奇色彩。穿行在菱荷相间、芦苇密布的湖荡中,细述岸上的江南小村、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新四军活动旧址等,似乎仍可依稀瞥见阿庆嫂、郭建光的身影。

走进入芦苇荡,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座石桥——东进桥,是为纪念新四军61939年东进抗日而建的;走过东进桥,就到了瞻仰广场,广场正面的“沙家浜亭”石碑上刻着“沙家浜”三个大字,这是叶飞副委员长在1990年到沙家浜战地重游时的亲笔题词;背面是市委、市政府为沙家浜芦苇荡的拓建而写的碑文。

在庄严肃穆的瞻仰广场,以“郭建光”、“阿庆嫂”的形象创作的巨型主雕屹立在广场中央;亭外水边,有两块影壁,上面的字是用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字联成的:“芦荡火种,鱼水情深”。

瞻仰广场的两旁有18根形形态各异的石柱,分别以块面造型和肌理效果代表了36名新四军伤病员,象征着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另外,两组锻铜浮雕以细腻、生动的构图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演绎深化了军民鱼水深情的主题。

走进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庄重之气扑面而来。据讲解员讲述,这里陈列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多件革命文物以及200多幅常熟市双拥成果照片。同时还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花岗岩浮雕等多种手段布展,使展览动静结合、平面立体结合、艺术和科学结合,以增强教育效果。

在这里,我们不但听到了军民携手、共同抗日的佳话,还听到了诸多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唏嘘之际,感慨良深。在现代声光电等艺术手段的映衬下,整个纪念馆展现出夺目的红色光影。展馆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这里主要展示了沙家浜的革命历史以及京剧《沙家浜》的诞生历程等情况,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从纪念馆出来,我们向东经过牌坊,是紧紧相连的红石民俗文化村,“天开水镜红石村”——说得就是这个江南水乡小村的原始风貌。四柱三门的牌坊上是“天开波镜”的横额,以点睛之笔传神地勾勒出村落以水为主的天然特点。

红石村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以明代建筑风格为主,再现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建筑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渔翁垂钓,橹声咿呀,苇叶青青,一派水乡恬静;后是新篁、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魁星阁、土地堂等建筑是沙家浜民俗文化的见证。弯弓饰雕的桃木翘龙扁担、水车上的榆钵杨戽、圆溜溜的木砻石磨、柳枝条编的箩筐、嗡嗡作响的纺车、蒸糕的屉架、挂在墙上的罱泥篓、闲置的木浆……无声地告诉着我们水乡地区浓郁而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村内设有沙家浜史料馆、古船馆、水乡农具馆、民俗婚育馆,淋漓尽致地再现了沙家浜的民俗风情。

    村中有一处大戏台,对面就是久负盛名的“春来茶馆”,当年京剧里的阿庆嫂已然不复存在,但春来茶馆晃晃悠悠的灯笼以及戏台上的民俗风情表演,已然勾勒出沙家浜的经典韵味。戏中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以及“滴水不漏”的阿庆嫂高举“煮三江”铜壶的形象已经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台词还在耳边回响。如今茶香悠然,那份古老和淳朴,能让我们浮想连翩,驻足湖边,凭栏远望,美丽心情油然而生。

    如今的沙家浜,芦荡依然,湖平如镜,当年的枪声早已远去。阵阵寒风吹拂着湖中岛的芦苇和雪白的芦花,一艘艘停留码头的小船,讲述着昨日那可歌可泣难以忘怀的英烈故事。

    此次红色之旅让所有京大人都获益匪浅。

它不但激励党员们牢记革命历史、珍惜幸福生活,更好地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还让同行的入党积极分子纷纷表示,一定要学习革命先烈,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并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同时,红色之旅还把中国解放战争革命历史同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串联起来,填补自己生命中的空白,更多的,是对战争与和平、历史与信念的探索,更深层次地领悟一名共产党员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肩负起新世纪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艰苦奋斗,磨练意志,勇往直前。

芦荡火种,在京大人这里薪火相传!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