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名吉林籍男子杀人外逃13年,以为风平浪静,竟到电视台参加相亲节目。警方接到群众举报后将其抓获。
电视相亲节目,为通缉犯的暴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广的范围。做婚庆礼仪生意的嫌疑人,参加相亲节目的目的是增加知名度,这种功利性的心态终究“毁”了他的“前程”,但即便不上电视他也会在其他公共场所的抛头露面中被人认出。因此说,逃犯落网无关相亲节目,而得益于举报者强烈的公民意识。
公民有义务监督和检举违法犯罪行为,积极为警方破获案件和缉拿逃犯提供线索,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更是每个社会成员共同维护治安环境,互相守望,让违法犯罪行为无处藏身的不二选择。倘若每个人都能擦亮眼睛,面对逃窜的罪犯能群起而攻之,协助公安机关将其抓获绳之以法,这种民众自发形成的群防群治的力量将是巨大的,对违法犯罪行为具有强大的震慑力。因而,维护社会治安,每位公民都义不容辞。
在这起极具戏剧性的案件中,举报的女子功不可没。她不仅对已变脸的在逃犯作出了准确的指认,而且还将电视节目期号、当年杀人过程中的细节描述得很详细,都在第一时间向警方提供。而相比之下,接到举报者提供的信息后,公安机关在调出当年案卷后,才发现记录与举报者所言几乎一致。进而采取抓捕行动,将逃犯缉拿归案。显然当地公安机关的效能与公众的要求还有些“出入”。如果公安机关能将逃犯特别是重案逃犯的长相熟稔于心,或者加大网上公布的力度,发动公众对照指认,追逃的效率可能会大幅提升。
这几天,上海的“最萌通缉令”受到公众的关注,“自首可获赠冰饮”的微博语言就像在喊逃犯回家吃饭,使这张“通缉令”的传播速度更快,更广泛。但追逃仅仅靠“凡客体”远远不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有奖举报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提升公民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和社会资源,走出懒政怪圈,公开能够公开的相关信息,使广大民众积极配合“清网行动”,进而构建社会安宁的天罗地网,是当下公安机关面对的一道现实考题。(梁江涛)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