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降低、降到全球最低引起了业内人士的争论。广州奶协会长称标准降低是从国情出发的说法站不住脚,而是照顾了乳企低价收购奶源占有市场,是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称乳业标准的降低不会损害民众健康,而是从国情出发保护奶农。他说,如果现在就要求按照乳业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户绝大部分都要倒奶、卖牛、杀牛。(6月22日《人民日报》)
有新闻曾报道过,去年海南省物价局向饭店的“消毒餐具费”这一不合理收费开刀,要求取消消毒餐具费时,遭到了当地饭店和消毒餐具企业的抵制,他们威胁说物价局的要求使好几家消毒餐具企业面临倒闭,造成了工人的失业——这个内蒙古奶协的秘书长说“提高标准的话,奶牛就要倒奶杀牛”,同样是想把奶农当做人质,绑架公共利益。
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奶农利益,可是,笔者至今没有见到一个真正的奶农站出来说,这真的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这个“全球最低的奶业标准”,真是他们要求和吁求的。也没有一个奶农站出来说,如果国家提高了奶业标准,他们就会倒奶和杀牛。倒是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低标准,跟奶农没有什么关系,奶企是最大的受益者。比如,蛋白质标准调低只会对企业有利:一方面企业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另一方面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收到质量低的奶源,更容易抢占市场。
即使提高标准对奶农真的不利,可也不能完全迎合养牛产奶的奶农的利益,还要照顾到喝奶的消费者的利益——应该是生产满足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反过来了,要消费者去凑合地迎合生产者。国家制订标准,应该是推进先进的生产力,而不是为了某个群体的利益而保护落后的生产力。
再来看这个“降低标准无损民众健康”。这个秘书长说:标准的确是降低了,不过这会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卫生部等部门在制定标准时,肯定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个无损民众健康,跟许多人提起食品安全问题的说辞如出一辙:问题是有问题,可吃不死人。难道,我们对食品安全的心理防线,已经降低到“只要吃不死人就可以”的地步了?同样,我们的奶业标准,莫非已经降低到这个“无损健康”的地步了吗?
像这种“标准全球最低”的牛奶,可能确实“无损”民众健康,可是,我们花钱买牛奶喝,就是为了“无损健康”吗?难道不是为了补充和吸收人体所需的营养、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让身体更健康吗?虽然笔者不是业内人士,但这是可想而知的常识,比如,人家外国对每百克生乳的蛋白质含量要求必须不低于2.95克,可我们的只要求2.80克,质量必然低了好几个档次。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民众买牛奶喝,是为了强身健体,牛奶企业,怎么能把自己奶的质量定位于“无损民众健康”就行了呢?说到这“无损健康”,想起了很多类似的说辞。专家说,少量三聚氰胺,无损身体健康;少量膨大剂,无损身体健康;少量瘦肉精,无损身体健康——这样的话语习惯,见证着我们这个社会在食品安全底线上的沉沦,走向一种极为消极的标准,“吃不死”就不算多大的事。曹 林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