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各区动态

各区动态

聚焦知产保护的“上海模式” ——第二届滨江法治论坛成功召开

    日期:2017-12-06     作者:徐汇律工委    阅读:9,661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激发创新活力,离不开坚实的法治保障和高效的法律服务。122日,由上海市律师协会主办,徐汇律师工作委员会、徐汇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承办,君合上海分所、华诚律师事务所、汇业律师事务所、万慧达上海分所、弼兴律师事务所、隆天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协办的第二届滨江法治论坛在徐汇区漕河泾现代服务园区A7报告厅盛大开幕。

滨江法治论坛是上海市律协与徐汇区司法局、徐汇律工委着力打造的法治新品牌,2016首届滨江法治论坛聚焦“律师的社会责任”,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今年第二届主题聚焦“知产保护”,主题为提升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激发科技创新产业活力。上海高院副院长郭伟清,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芮文彪,全国律协副会长盛雷鸣,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协,徐汇区政法委书记钟晓咏,徐汇区副区长陈石燕,上海律协副会长周天平、邹甫文、王嵘,徐汇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雪梅等嘉宾出席论坛。参加论坛的还有徐汇区政府相关部门、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上海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市公证协会、市律协专委会、跨国公司知识产权高管、国内企业知识产权负责人、高校知识产权学者、律师等共近300人。


各界人士通过致辞、演讲与对话探讨,共同为我们构建出知产保护的上海模式,徐汇区更是呈现出打造上海知产保护高地的决心与潜能,在这片热土上,致力于知产保护的专业人士将大有可为。

一、徐汇热土,知产法律服务大有可为

论坛上,徐汇区司法局、徐汇律工委以视频方式发布了《法制护航 创新火种》的主题报告,这是上海首家区县司法局、律工委发布关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与创新保障的专题报告。

上海高院副院长郭伟清

徐汇区政法委书记钟晓咏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正在进一步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徐汇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今年又入选了全国的双创示范基地,正在积极打造上海知识产权服务的徐汇高地。而徐汇区在打造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业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众多致力于知产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大有可为的一片热土。徐汇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石燕在主旨演讲《上海知识产权服务高地建设》中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徐汇发展知产法律服务业的区位优势。

首先是科技资源的密集。徐汇区内集聚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生科所等120多家国家级、市级科研机构,十多所高等院校,数十家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有效发明专利数位居全市第一。

第二是产业基础强劲。徐汇区的综合实力在在上海中心城区保持领先,特别是生命健康和信息技术两大创新产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两百亿元。以知识产权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业在2016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高于全市十个百分点以上。

第三是完善的创新生态区域。徐汇区内有近两百家科技企业,7.5亿元的创新投资引导基金构成了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

第四是强大的人才队伍。徐汇区拥有104位两院院士,数量占到全市的2/3,人才实力惊人。

陈石燕还介绍了徐汇区政府在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高地过程中六个方面的工作。在政策引导方面,制定发布了徐汇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扶持办法;在平台提升方面,引入了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服务中心和上海商标审定中心等重点机构,形成了知识产权的双子楼;同时开展知识产权项目,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应用;聚焦知识产权的服务重点,开展品牌论坛研讨活动;运用高级研修班、中欧技术经纪人培训等项目,深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交流;建立知识产权人民纠纷调解委员会,促进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

上海法院在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方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司法环境。上海高院副院长郭伟清在主题演讲《上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为我们详细阐述了上海法院在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过程中所做的各项工作,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机制。在上海三级法院成立了知识产权的专业审判庭,全面实行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三合一审判。成立了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室等,不断提升专业化审判水平。

第二,精心审理了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知产案件,平等地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彰显了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上海法院共有27件知识产权的案件入选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公报案例,数量约占公报全部知识产权案例的1/52012年上海高院知识产权庭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版权金奖(中国)保护奖。

第三,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规划和最高法的司法政策,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14年以来,上海高院先后制定发布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管辖的规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芮文彪就知识产权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发表了精彩演讲。芮文彪提到,要加快上海亚洲、太平洋地区知识产权中心城市建设,上海知识产权局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创造,提升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包括优化各类政策指标中有关知识产权评价体系的运用,形成更加科学的知识产权质量评价指标,加强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管理,提升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工作能力等;二是强化保护,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组织市场执法检查、建设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等;三是强化运用,促进创新价值的实现,包括走访多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等。

政府与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全面布局,为我们构建出了知识产权服务的上海模式,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徐汇这一知识产权的热土,必将成为上海知识产权服务的高地。

二、知当下,看未来 律师如何投身知产服务大局

在主题演讲《上海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中,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王嵘通过当下与未来两个维度的解析,为广大律师如何投身知产服务的大局做出了全面的指引。

针对当前上海的法律服务行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发展的现状,王嵘总结出了发展快热点多竞争强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发展快2016年,上海本地专利的申请数量在2016年接近了12万件,商标注册申请是257600件,著作权的申请登记数量也超过了20万件,各项申请量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上海法院去年审结的知产案件超过一万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其次是热点多2016年上海各级法院受理的一审知产类的民事案件是9787件,其中著作权纠纷7388件,占了75%,同比上升了22.06%,而网络信息传播权的案件,又占著作权纠纷案件中的70%。与此同时,游戏、网贷等各种新类型的案件不断出现,也为律师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是竞争强2016年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200多家,还有223家外国的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在中国范围内面向广大企业客户提供综合的法律服务,在上海,相应的机构数量是126家,知识产权类的专业律师和专业律所也越来越多。

已经来了,是否能够与狼共舞,王嵘接下来阐述了他预判中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发展趋势中首要的一点就是人才队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王嵘强调,要打造精良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人才队伍,首先要有专家型的律师,对于上海市律师协会来说,就是要发现、打造和着力培养中青年,今年在上海律协知识产权研究委员会大力推动下成功举办的我的案例秀活动中,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律师;其次,人才队伍的完善还体现在更多复合型人才的加入,不仅要精通法律知识,更要懂管理、懂国际规则,还要能够将知识产权进行创新运用和成果转化;最后,律所在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同时,还要建立更多的综合性团队,团队化是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法律服务的基础。

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另一大趋势则是服务领域广阔的拓展空间。拓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空间,能够好地帮助企业加强对高端知识产权的保护,比如近几年来网络游戏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与网络游戏产业有关的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也逐渐爆发,急需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等多类型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则和保护,律师将大有可为。

发言的最后,王嵘指出,上海市律师协会将会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和推动律师参与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鉴定评估机制,能够对于知识产权侵权所造成的损害进行科学、完整的鉴定评估;大力推进律师专业水平的评定工作,吸取和积累当前虹口、闵行两个试点区的经验,逐步在全市进行推广,其中包含了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的评定。

主题演讲中,广州国联知识产权公司总经理钟敬恒也从上市公司角度做了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分享。

三、保商标、促专利,护航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

本次论坛设了商标、专利和著作权三个分论坛,其中分论坛一主题为加大商标保护强度 提升品牌竞争优势,由上海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业务研究委员会、北京万慧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徐汇公证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QBPC)、东方知识产权俱乐部(OIPC)等机构承办。上海市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峰为分论坛致辞。

商标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企业市场占有份额的标志和竞争利器,也是企业经营的物化与结晶,是企业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三大支柱之一。围绕品牌竞争与商标管理,北京万慧达(上海)律师事务所袁真富律师与上海市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傅钢律师进行了精彩对话。

随后,北京万慧达北翔集团高级合伙人黄晖,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王利民,施耐德电气大中华和东南亚知识产权保护高级经理、品保委法律委员会主席于帮清等嘉宾分别就基于提升竞争优势的商标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近期商标诉讼案件热点问题分析,商标假冒的新挑战及其系统应对策略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在商标侵权越来越频繁的当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损害赔偿?品保委副主席王志平与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伟君的对话,开启了商标保护与损害赔偿的探讨。上海市知识产权法院专职审委会委员陈惠珍带来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司法实践,徐汇公证处主任助理潘浩所作的知识产权(商标)案件公证保全实务,以及北京万慧达(上海)律师事务所梁思思律师分享的商标侵权损害赔偿主张及举证策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提供了更多解决思路。

分论坛二聚焦的是创新技术的运营,助力企业专利保护,由上海市律协互联网业务研究委员会、华诚律师事务所、弼兴律师事务所、隆天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华诚律师事务所执行主管合伙人钱军亮律师担任主持。

专利技术创新保护是实现专利权的基础,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专利工作者,华诚律师事务所资深高级合伙人徐申民律师结合多年从业经验和观察,分析了中国专利保护新动向。圣戈班研发(上海)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经理周琪结合工作实际,剖析了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维权现状与困境。隆天律师事务所王小兵律师则分析了几种企业常见的专利法律风险,并结合思考与实践给出了应对建议。上海知产法院法官商建刚从法理上深入解析了专利保护中的功能性特征的认定与禁反言原则的适用。

专利运营让创新更有价值,能让知识产权变成真金白银,如何创新专利运营,最大价值地实现专利技术价值,也成为创新企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好的专利代理人写出来的申请能让专利价值从0变成1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主任薛琦律师作为资深专利代理专家,深入分享了其数十年的专利申请经验与思考。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 方建国结合中心的知识产权交易实务,分享了创新专利技术运营的多种探索。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前院长、博导何敏教授结合研究分析了企业专利管理、布局和运营的有效措施。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张晓岚结合上汽集团实践,分享了物联网环境下的现代物流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思考。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秀娟做了题为创新型企业的专利全过程管理和运营的分享。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专利侵权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上海律协互联网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马远超带来了一段关于互联网领域专利侵权诉讼TED分享。前沿的案例、大胆的创新、前瞻的思考为与会者带来了有益启发。

著作权分论坛聚焦互联网+文化产业,深入探讨了著作权保护的新渠道,由上海市律协文化传媒研究委、君合律师事务所、汇业律师事务所、西岸集团共同承办,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黄荣楠律师担任主持。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尤其是互联网文化产业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带了深刻变革。围绕文化产业领域的著作权问题,黄荣楠律师和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武双教授分别结合实践,分享了各自在投资文化产业公司的几个法律问题以及版权授权模式与法律风险方面的经验和思考。作为未来亚洲文创产业基地,西岸集团副总经理干瑾详细介绍了西岸集团传媒港建设的发展规划,这也必将给上海的文化产业知产保护带来新的机遇。

近年来,互联网文化产业中版权侵权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新的商业模式引起利益格局变化、新技术为规模化和重复侵权带来的便利等均给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著作权保护,是文化产业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春林律师、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李国泉、斗鱼TV/荔枝FM法务总监万方分别从人工智能时代的著作权法挑战,网络游戏领域的司法保护实践,互联网直播领域著作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等众多新兴领域,交流了新型著作权保护的探索和研究,切合了众多时下关注的著作权热点问题,带来了有价值的分享。

滨江法治论坛是上海市律协与徐汇区司法局、徐汇律工委着力打造的法治新品牌,2016首届滨江法治论坛聚焦“律师的社会责任”,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今年第二届主题聚焦“知产保护”,关注知产保护推动创新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300余人参加,取得了预期圆满成果。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