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实习证 两公律师转社会律师申请 注销人员证明申请入口 结业人员实习鉴定表申请入口 网上投稿 《上海律师》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治聚焦 >> 法治时评

法治时评

北京日报:谣言和隐私不能当成新闻传播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11-07-15         阅读:2,747次

谣言和隐私不能当成新闻传播

本周,拥有168年历史、发行量达260万份的英国《世界新闻报》因陷入窃听丑闻而停刊。默多克忍痛断臂,却没能阻止事件的持续发酵,新闻集团旗下的《太阳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也相继曝出有窃听行为。这一新闻界的巨大丑闻不但在英国掀起轩然大波,同样震惊了世界。

在一向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世界,以揭露丑闻而为社会激浊扬清的媒体头上顶着“社会良心”的桂冠。正是这顶桂冠耀眼的光芒,屏蔽了阴影中其获得独家新闻的“超常手段”。

自由并非没有极限。任何新闻自由都只能存在于法律与道德的框架之下。当人们赫然发现那些超越道德底线、触犯法律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攫取八卦猛料、内幕消息,在谋取报纸私利的同时,全然不顾对无辜者甚至是受害者及其家属造成的伤害,一向赞许新闻自由的人们终于愤怒了,大声质疑媒体人职业操守,也为自身权益是否同样受到侵害而惶恐不安。

在最后一期的社论中,《世界新闻报》写道:“我们迷失了方向”。在中国,与《世界新闻报》一样迷失、一样大胆挑战法律与道德的大有人在。在全媒体时代,他们不一定是职业的媒体人,也从未学习过什么新闻规范,为了获取利益、扩大知名度,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甚至无中生有等被传统媒体视为大敌的超常手段对他们而言全无禁忌。因为,网络是他们尽情表演的舞台,微博是他们钟爱的利器。

近一年来,微博无疑是新媒体中异军突起的新宠,它的低门槛与快速便捷为多种诉求表达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向大量的八卦、恶搞以及谣言敞开了门户。且不说微博极端碎片化、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对人类思维的负面影响,也不提八卦、恶搞的低级趣味,只可以自由地发布谣言这一项就已是微博作为媒体的致命伤。且看这一周,北京大雨之“海景图”被曝移花接木,警方宣布地铁迷药系人为编造,微博中热传的两则“新闻”都被证实是谣言。对于许多微博控而言,微博已经从传播信息、相互交流的平台沦落成垃圾遍地、谣言满天的“迷宫”。更为有趣的是,就连一向最崇尚“新闻自由”的美国媒体也对此并不认同,最新一期的《外交政策》杂志给中国某知名网站微博送了一顶相当有分量的大帽子——“史上最佳谣言机器”。而国内一些网友已自发向谣言宣战,组成了“辟谣联盟”。

新媒体发展与壮大是历史必然。然而,过量的谣言已拖拉着微博滑向悬崖。微博里的言论自由应该有一条底线,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就会成为必然。毕竟绝大多数“脖友”使用微博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不惜一切代价获得独家新闻的《世界新闻报》为它的行为付出了永久停刊的代价,那么没有底线、谣言泛滥的微博还能坚持多久呢?柯罗





[版权声明] 沪ICP备17030485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7129号

技术服务:上海同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电话: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术支持邮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2017-2024